日本家電之死:制造霸主讓位給中國鴻海
發布時間: [2012-08-29]
全球家電制造霸主:日本制造讓位給中國鴻海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電視是日本家電的命根子,日本人也是全世界最愛看電視的人,一戶人家有幾臺電視的現象在日本很普遍。
上世紀后半葉,日本企業在電視生產方面的技術最高端、廠家最多,競爭優勢難以匹敵。20年前的中國人,幾乎都能對日本電視品牌如數家珍。
日立負責公關的久保達哉在回憶上世紀80年代日立在福建設立電視機廠時,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從那個時代開始,日立品牌在中國流行了起來,以至于我們和很多中國人談到日立的發電設備、大數據等業務時,他們會感到非常的好奇,以為日立只生產電視。”
“到了數碼時代,擁有組裝設備與技術、能采購到相關零部件,就能生產出物美價廉的電視來,品牌的力量相對弱化了。”東芝(中國)有限公司總代表桐山輝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自此,日本的電視機企業告別鼎盛時代。
擁有最新組裝生產線的中國企業和韓國企業,在21世紀稀釋了日本企業一統天下的格局。特別是到了液晶電視時代,后投資、大量投資的企業有了定價權,日本企業希望靠等離子占領要津,但該技術本身未能在世界普及,松下為此花費的大量投資,漸漸地變成了巨大包袱。產品價格的迅速下滑,讓日本企業基本上失去了在世界上定價的能力。日本電視由極盛開始進入衰敗。
盡管以索尼為首的幾家企業放言“決不放棄電視”,但日本電視產業本身難以制霸已是不爭的事實。保有一定的技術,繼續在市場上拼搏,將是日本電視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
上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電視產品逐步取代鋼鐵,成為日本對外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今天,我們依然能夠聽到關于電視技術、產業投資、企業間相互競爭或者是合作的種種消息,但一切努力都和往日的紡織業、鋼鐵業一樣,企業盡管具有強大、高深的技術,卻并不能用這些來阻止電視產業的衰落,因為電視鼎盛時代的這一頁,在日本已經翻了過去。
日本慶應大學教授中村伊知哉認為,從2010年起,“整個世界的電視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任何一個地方,就像當地有地方電視臺一樣,也有地方上的手機電視臺。手機電視的普及,拓展了電視節目的觀眾人數、觀看時間,但這也大大地影響了電視機本身的需求。
“我沒有電視機。”這不是在年輕人的時髦話,而是正在流行的現象。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的普及,讓電視機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絕對地位。
上世紀90年代以后,互聯網寬帶普及。而眾所周知,日本寬帶建設和網速,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先進。電腦上的新聞、知識傳播內容大大超過電視以后,電視機本身自然變得難以銷售了,至少在日本的電視機市場,失去了繼續擴大的余地。
日本的電視在努力保持市場,在內容上努力給小眾表達的機會,通過增設更多的電視臺,來滿足觀眾的需求等等,但這些都不能代替電腦、智能手機的作用。電視臺在向節目內容制作企業轉變,靠賣節目來維持。銷售出的節目不一定非要在電視機上播出,電視機則在向電腦終端轉變。
如今,日本依然有數目不小的電視機需求量,但這已不足以養活十余家電視企業。還在做電視機業務的企業,必須減少生產量,讓電視機成為產業鏈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而淘汰一部分電視機企業,這在日本是個必然。
日本家電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的家電制造霸主,非中國鴻海莫屬。這頭來自臺灣島的巨獸,現在掌管著全球近20家一流企業產品制造的生殺大權,并仍在不斷擴張。作為當年的霸主,日本只能望洋興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