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接口優點:價格低廉、兼容性強、性價比高
IDE接口缺點:數據傳輸速度慢、線纜長度過短、連接設備少、不支持熱插拔
發展歷程:
早期的IDE接口有兩種傳輸模式,一個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個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雖然DMA模式系統資源占用少,但需要額外的驅動程序或設置,因此被接受的程度比較低。后來在對速度要求愈來愈高的情況下,DMA模式由于執行效率較好,操作系統開始直接支持,而且廠商更推出了愈來愈快的DMA模式傳輸速度標準。
而從英特爾的430TX芯片組開始,就提供了對Ultra DMA 33的支持,提供了最大33MB/sec的的數據傳輸率,以后又很快發展到了ATA 66,ATA 100以及邁拓提出的ATA 133標準,分別提供66MB/sec,100MB/sec,邁拓自己才采用ATA 133標準,而日立(IBM),希捷和西部數據則都采用ATA 100標準,芯片組廠商中也只有VIA,SIS,ALi以及nVidia對此標準提供支持,芯片組廠商中英特爾則只支持ATA 100標準。各種IDE標準都能很好的向下兼容,例如ATA 133兼容ATA 66/100和Ultra DMA33,而ATA 100也兼容Ultra DMA 33/66。
總結:
IDE代表著硬盤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盤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隨著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后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盤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屬于IDE硬盤。目前硬件接口已經向SATA轉移,IDE接口遲早會退出舞臺。
2、SCSI接口(一種硬盤接口)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標準接口,而SCSI并不是專門為硬盤設計的接口,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盤般普及,因此SCSI硬盤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服務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SCSI接口優點: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占用率低、轉速快、傳輸率高以及熱插拔等
SCSI接口缺點:價格高、安裝不便、還需要設置及其安裝驅動程序防止格式錯亂。
3、SATA接口(一種硬盤接口)
SATA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行ATA。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盤接口類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而得名。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是未來PC機硬盤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行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連接方式,串行ATA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于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未來將有更快速的SATA Express規格。
SATA接口優點:串行的方式傳送數據、一對一連接沒有主從盤的煩惱 、支持熱拔插、數據傳輸更加可靠、低電壓信號 、帶寬升級潛力大
SATA接口缺點:對個人電腦用戶意義不是太大、老主板使用SATA接口在安裝操作系統的時候需要用到軟盤、老點的主板還不支持SATA硬盤
4、光纖通道(一種硬盤接口)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盤設計開發的接口技術,是專門為網絡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盤系統中。價格昂貴,只在高端服務器上應用。
光纖通道優點:連接設備多、低CPU占用率、遠程連接、高帶寬、通用性強、支持熱插拔、可實現光纖和銅纜的連接等
光纖通道缺點:產品價格昂貴、組建復雜
5、紅外線接口
紅外線通訊是一種廉價、近距離、無連線、低功耗和保密性較強的通訊方案,在 PC 機中主要應用在無線數據傳輸方面,但目前已經逐漸開始在無線網絡接入和近距離遙控家電方面得到應用。 鑒于紅外線通訊的諸多好處,現在的主板幾乎全部提供了紅外線接口,以便用戶利用它進行與帶紅外線接口的設備通訊,如筆記本電腦、打印機、Modem、掌上電腦、移動電話等等。但計算機主板上僅僅提供了紅外線接口,并未提供完整的發射接收裝置,所以用戶在想使用紅外線通訊時,仍然需要購買紅外線連接器。
6、DB接口
D型數據接口,用于連接電子設備(比如:計算機與外設)的接口標準。因形狀類似于英文字母D,故得名D型接口。
按照接口數量細分為A型(15針),B型(25針),C型(37針),D型(50針),E型(9針)。常見的計算機并口即為DB25針的連接器,而串口則應為DE9針連接器。由于早期的計算機的串口與并口都是使用DB25針連接器,而人們則習慣把字母B與D合在一起記了下來,當作D型接口的共同名字,以至于后來計算機串口改用9針接口以后,人們更多的使用DB9而不是DE9來稱呼9針的接口。這一習慣進一步推廣的結果就是如今人們使用DBxx來代表D型接口,數字xx則為接口的針數。
7、PCI接口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設部件互連標準)的縮寫,它是目前個人電腦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接口,幾乎所有的主板產品上都帶有這種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帶有最多數量的插槽類型,在目前流行的臺式機主板上,ATX結構的主板一般帶有5~6個PCI插槽,而小一點的MATX主板也都帶有2~3個PCI插槽,可見其應用的廣泛性。
由于PCI 總線只有133MB/s 的帶寬,對聲卡、網卡、視頻卡等絕大多數輸入/輸出設備顯得綽綽有余,但對性能日益強大的顯卡則無法滿足其需求。目前PCI接口的顯卡已經不多見了,只有較老的PC上才有,廠商也很少推出此類接口的產品。
8、PCIE接口
PCI-Express是最新的總線和接口標準,它原來的名稱為“3GIO”,是由英特爾提出的,很明顯英特爾的意思是它代表著下一代I/O接口標準。交由PCI-SIG(PCI特殊興趣組織)認證發布后才改名為“PCI-Express”,簡稱“PCI-E”。
目前最新的版本為PCI-E 2.0,PCI Express 2.0規范的主要在數據傳輸速度上做出了重大升級,即從以前的2.5Gbps總線頻率翻倍至5.0Gbps,這也就是說以前PCI Express 2.0 x16接口能夠翻番達到驚人的10GB/s總線帶寬(1GB/s=8Gbps)。
9、串行接口
串行接口(Serial port)又稱“串口”,也稱串行通信接口(通常指COM接口),是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的擴展接口。常見的有一般電腦應用的RS-232(使用 25 針或 9 針連接器)和工業電腦應用的半雙工RS-485與全雙工RS-422。
RS-232接口
個人計算機上的通訊接口之一,由電子工業協會(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EIA) 所制定的異步傳輸標準接口。通常 RS-232 接口以9個引腳 (DB-9) 或是25個引腳 (DB-25) 的型態出現,一般個人計算機上會有兩組 RS-232 接口,分別稱為 COM1 和 COM2。
RS-232是現在主流的串行通信接口之一。由于RS232接口標準出現較早,難免有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四點:
(1)接口的信號電平值較高,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
(2)傳輸速率較低
(3)抗噪聲干擾性弱
(4)傳輸距離有限,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50英尺
RS-422接口
標準全稱是“平衡電壓數字接口電路的電氣特性”,它定義了接口電路的特性。典型的RS-422是四線接口。實際上還有一根信號地線,共5根線。其DB9連接器引腳定義。
RS-422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219米,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s。其平衡雙絞線的長度與傳輸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達到最大傳輸距離。只有在很短的距離下才能獲得最高速率傳輸。一般100米長的雙絞線上所能獲得的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Mb/s。
RS-485接口
是從RS-422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RS-485許多電氣規定與RS-422相仿。
10、PS/2接口
PS/2接口是一種6針的圓型接口,有2根針是閑置的。PS/2是在較早電腦上常見的接口之一,用于鼠標、鍵盤等設備。一般情況下,PS/2接口的鼠標為綠色,鍵盤為紫色。PS/2接口是輸入裝置接口,而不是傳輸接口。所以PS2口根本沒有傳輸速率的概念,只有掃描速率。
和USB接口相比,PS/2接口的弱點有:不支持熱插拔(若進系統后才想起PS/2鍵盤或鼠標沒接,再接是用不了的,必須重啟,要讓PS/2鍵盤和鼠標經過開機檢測的過程才行);接的時候容易把PS/2鍵盤和鼠標接口的針腳弄彎甚至弄斷。
在PS/2接口出現之前,鼠標接口是串口(即COM串行接口,是一種9針或25針的D型接口,上述第5點有講述),這種接口適用范圍和機型最多,從古老的沒有PS/2接口和USB接口的電腦到現在最新的電腦都能使用?上,串口也不支持熱插拔,據說數據傳輸速率也很慢。但這種接口至今未被淘汰,盡管一般人很少用到。
11、USB接口
USB是英文UniversalSerialBUS的縮寫,中文含義是"通用串行總線",是為在PC與數碼設備間傳輸數據而開發的技術。標準USB、Mini USB(典型應用:MP3)、Micro USB(典型應用:安卓智能手機)成為目前最常見的USB接口。被廣泛地應用于個人電腦和移動設備等信息通訊產品,并擴展至攝影器材、數字電視(機頂盒)、游戲機等其它相關領域。USB從USB 1.0發展到最新的USB 3.1。
USB1.0:1996年1月推出,1.5Mbps(192KB/s),低速(Low-Speed),500mA
USB1.1:1998年9月推出,12Mbps(1.5MB/s),全速(Full-Speed),500mA
USB2.0:2000年4月推出,480Mbps(60MB/s),高速(High-Speed),500mA
USB3.0:2008年11月推出,5Gbps(640MB/s),超速(Super-Speed),900mA
USB 3.1:傳輸速度為10Gbit/s,三段式電壓5V/12V/20V,最大供電100W ,新型Type-C插型不再分正反。
12、USB Type-C接口
早在2013年12月USB 3.0推廣團隊就公布了下一代 USB Type-C 連接器的渲染圖,而后2014年8月開始已經準備好進行大規模量產。新版接口的亮點在于更加纖薄的設計、更快的傳輸速度(最高10Gbps)以及更強悍的電力傳輸(最高100W)。Type-C雙面可插接口最大的特點是支持USB接口雙面插入,正式解決了“USB永遠插不準”的世界性難題,正反面隨便插。同時與它配套使用的USB數據線也必須更細和更輕便。
做Type-C PD芯片廠家:Microchip、Cypress、NXP、ROHM、技領半導體、Power Integrations等。
外觀特點
超。更薄的機身需要更薄的端口,這也是USB-C橫空出世的原因之一。USB-C端口長0.83厘米、寬0.26厘米。老式USB端口長1.4厘米、寬0.65厘米已經顯得過時。這也意味著USB-C數據線的末端將是標準USB-A型數據線插頭尺寸的三分之一。
無正反:像蘋果的Lightning接口一樣,USB-C端口正面和反面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無論你怎么插入這一端口都是正確的。用戶不必擔心傳統USB端口所帶來的正反問題。
主要功能
快速:理論上,USB-C端口的最高傳輸速率為每秒10Gb。但是蘋果表示新款MacBook的USB-C端口最高傳輸速率為5Gbps。最大輸出電壓為20伏,可以加快充電時間。 而USB-A型,到目前為止極限傳輸速率為5Gbps,輸出電壓為5伏。
多面手:新MacBook的USB-C型端口能夠傳輸數據、進行充電也可以作為視頻輸出端口鏈接外部顯示設備。唯一的疑問是蘋果如何滿足想要同時做這三件事的用戶。
雙向:不像老款USB端口,功率只能單向傳輸,USB-C型端口的功率傳輸是雙向的,這意味著它可以擁有兩種發送功率方式。所以,用戶現在不僅可以用筆記本為移動設備充電,也可以利用其它設備或移動電源為筆記本充電。
后向兼容:USB-C可以與老的USB標準兼容,但用戶需要額外購買適配器才能完成兼容。蘋果公司表示不僅蘋果官方會出售適配器,第三方公司也可以授權生產。
13、Dock接口(蘋果系列產品)
Dock接口有9pin的和30pin的。蘋果從10年前的iPod開始使用30pin專用Dock接口,幾乎所有的數據同步和外設都要依賴該接口。自從蘋果在iPhone5發布時推出了9 Pin Lightning Dock接口,新接口標準的發布,同時也意味著蘋果使用了長達9年的30針Dock接口將被正式取代。
14、RJ11接口(典型應用:電話)
一般的網絡電話會提供兩個RJ-11接口。1個RJ-11接口用于連接和HomePNA交換機相連接的電話線,另1個RJ-11接口與電話機連接。
15、RJ45接口(典型應用:網線)
RJ45接口通常用于數據傳輸,最常見的應用為網卡接口。
視頻接口:
16、射頻接口(TV接口)
TV接口又稱RF射頻輸入接口,天線和模擬閉路連接電視機就是采用射頻(RF)接口。作為最常見的視頻連接方式,它可同時傳輸模擬視頻以及音頻信號。RF接口傳輸的是視頻和音頻混合編碼后的信號,顯示設備的電路將混合編碼信號進行一系列分離、解碼在輸出成像。由于需要進行視頻、音頻混合編碼,信號會互相干擾,所以它的畫質輸出質量是所有接口中最差的。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設備也常用RF連接,但這種情況下,它們傳輸的是數字信號。
17、AV接口
最早的AV接口是音視頻分離傳輸接口,它由紅、白、黃三種顏色的線組成,其中黃線為視頻傳輸線,紅色和白色則是負責左右聲道的聲音傳輸。
AV接口把視頻和音頻進行了分離傳輸,從而避免了音頻和視頻的互相干擾。但是由于在視頻傳輸上還需要把亮度和色度進行解碼顯示,所以視頻傳輸還是存在損失的,所以目前的高清視頻播放基本都放棄了AV接口。
18、DIN接口
S端子在一些投影機廠家的稱呼只中又被稱為mini-DIN接口,包含4芯(不帶音效輸出)、5芯、6芯、7芯、8芯、9芯(能提供6個聲道的訊號輸出)等不同的產品都在投影機上被使用。
19、VGA接口
筆記本電腦上的VGA端子V(其他的名稱包括RGB端子,D-sub 15,或mini D15),是一種3排共15針的DE-15。VGA端子通常在電腦的顯示卡、顯示器及其他設備。是用作傳送模擬訊號。
20、DVI接口
Digital Video Interface,即數字視頻接口。由1998年9月,在Intel開發者論壇上成立的數字顯示工作小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簡稱DDWG)發明的一種高速傳輸數字信號的技術,有DVI-A、DVI-D和DVI-I三種不同的接口形式。DVI-D只有數字接口,DVI-I有數字和模擬接口,目前應用主要以DVI-i(24+5)為主。
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英文: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是一種數字化視頻/音頻接口技術,是適合影像傳輸的專用型數字化接口,其可同時傳送音頻和影像信號,最高數據傳輸速度為2.25GB/s。
HDMI有三個接口。主要考慮到設備的需要。如數碼相機的體積小,需要小的接口,就使用micro HDMI。三種接口只是在體積上有區別,功能相同。
IEEE1394分為兩種傳輸方式: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Backplane模式最小的速率也比USB1.1最高速率高,分別為12.5 Mbps 、25 Mbps 、50 Mbps,可以用于多數的高帶寬應用。Cable模式是速度非?斓哪J,分為100 Mbps 、200 Mbps 和400 Mbps幾種,在200Mbps下可以傳輸不經壓縮的高質量數據電影。
IEEE1394接口有6針和4針兩種類型,也就是常說的大口和小口。6角形的接口為6針,小型四角形接口則為4針。最早蘋果公司開發的IEEE1394接口是6針的,后來,SONY公司看中了它數據傳輸速率快的特點,將早期的6針接口進行改良,重新設計成為現在大家所常見的4針接口,并且命名為iLINK。這種連接器如果要與標準的6導線線纜連接的話,需要使用轉換器。
EEE-1394接口優點:高速率、實時性、易用性、總線結構、熱插拔、即插即用等。
23、BNC接口
BNC,全稱是Bayonet Nut Connector(刺刀螺母連接器,這個名稱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接頭外形),又稱為British Naval Connector(英國海軍連接器,可能是英國海軍最早使用這種接頭)或Bayonet Neill Conselman(Neill Conselman刺刀,這種接頭是一個名叫Neill Conselman的人發明的)。
BNC(基本網絡卡)接口是10Base2的接頭軸細纜,即同軸細纜接頭,用于傳輸模擬信號的連接口,F在多用于安防行業監視器傳輸視頻信號和有線電視室內墻壁接口。只有17英寸以上顯示器中的部分新產品才具備這種接口。
BNC方式一直是專業級顯示器的特色之一。但是,近來BNC正在被DVI數字視頻方式所取代。當然,在DVI設備的價格以及銷量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要之前,BNC還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
24、分量視頻(RGBHV 信號)
色差接口是在S接口的基礎上,把色度(C)信號里的藍色差(b)、紅色差(r)分開發送,其分辨率可達到600線以上。它通常采用YPbPr和YCbCr兩種標識,前者表示逐行掃描色差輸出,后者表示隔行掃描色差輸出,F在很多電視類產品都是靠色差輸入來提高輸入訊號品質,而且透過色差接口,可以輸入多種等級訊號,從最基本的480i到倍頻掃描的480p,甚至720p、1080i等等,都是要通過色差輸入才有辦法將信號傳送到電視當中。75-2RGB的傳輸距離是30-50M,75-3RGB的傳輸距離是50-70M。
25、SDI
SDI(serial digital interface)是"數字分量串行接口"。那么HD-SDI就是高清數字分量串行接口。HD-SDI是實時無壓縮的高清廣電級攝像機,是安防監控領域的又一科技進步,為監控中心提供高清晰的圖像來源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