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网台北网-亚洲国产精彩视频-亚洲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91-丝袜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新聞中心


NEWS
 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搞人海戰術賺“血汗加工費”?郭臺銘的真相讓你吃驚!
發布時間: [2017-01-13]
     2016年的最后一天,郭臺銘在廣州砸下610億人民幣,開建10.5代線液晶面板工廠。610億!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引進的單個最大投資項目。郭臺銘歲末年初又壕出了新高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富士康一度成了“血汗工廠”的代名詞,現今10.5代線是全球液晶顯示技術的最高標準,哪一個是真實的富士康?哪一個是真實的郭臺銘?讀完日志君奉上的這篇深度長文,你會發現自己與郭臺銘的差距,就是固化了印記的“血汗工廠”與8K顯示的差距。

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百萬工業王國 

 

富士康搞人海戰術,這個說法好像并沒有什么錯。工業流水線的鼻祖亨利·福特曾說:沒有人能管理100萬人。

 

而富士康在5年前,員工總數超過百萬人,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家百萬員工的工業企業,工業流水線登峰造極的產物。

郭臺銘吐槽想到每天要管理一百萬人就頭痛。但還是把管理做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牛掰狀態。反應速度、效率,都不亞于小企業。連續十幾年里,富士康霸占中國出口第一(占出口總額約5%),旗下企業分居粵、魯、豫、晉等五六個大省出口第一。

 

全球40%的消費電子產品,富士康造。

 

 

郭臺銘在一次采訪中說:去年圣誕節在美國最暢銷的前十個產品,有7個是富士康做。我想大家都看到這個報道。比如你手上這個照相機,這個伸縮鏡頭,就沒有其他公司做得出來。這個的模具是要非常精密的。(如果有誰做得到)你告訴我,我馬上把那家公司買下來。
讓日本人恐慌的精密制造能力

把日本巨頭收了,這是以前不敢想的。

 

日本BP社曾深度研究富士康,基調是:老家的企業別自我牛逼了,有個叫富士康的趕上來了。

 

一位日本本土制造業人士評價:快速、廉價、質優,如此完美的代工企業絕無僅有。照這樣下去,它會發展到什么程度?想到這一點就感到可怕。

 

富士康的日本技術人員說,他之所以要進富士康,因為在這里發揮規模效益,延續他以前在日資企業不能搞的課題。也許有人在背后指責我會使技術從日本流失。但如果沒有足夠的產量,是做不出我想做的產品的。這樣的企業在日本有嗎?我希望在鴻海精密把業務做好之后,通過推進日本企業與鴻海精密的合作,為日本產業做貢獻。

 

日本BP社評論:時至今日,如果還不去了解鴻海精密的實況,并研究應對之策,日本民用產品廠商恐怕將難以重現昔日的輝煌。

 

如今,日本電子巨頭夏普終于被富士康收入囊中。隨之而來的是夏普在手機、液晶、太陽能領域的大量核心專利。

  

 

8K顯示是什么鬼?

拿下了夏普,郭臺銘刻幫夏普成立知識產權管理公司。這是他眼中最重要的資產。此番投資廣州的8K顯示技術,正源于并購帶來的技術儲備。

 

8K顯示,普通人消費者還比較陌生,家里常見的顯示器能達到4K就已經能滿足生活需求了,事實上,目前主流的數字影像為全高清2K標準,分辨率為1920x1080,雖然市面上也出現了不少的4K產品,但受限于“種子源文件的粗糙”根本無法體現出其分辨率的優勢,而8K意味著其清晰度是主流2K的4倍。在展示臺上,8K顯示器播放了一個眼睛手術的全過程,在畫面中,角膜上的毛細血管清晰可見,醫生可以通過8K成像,準確地看到之前手術中所看不到的細節,這對于完成難度大的手術非常有幫助,而醫學領域只是8K應用場景之一,事實上,交通、娛樂、制造生產領域,8K顯示器都大有可為。

 

按照郭臺銘的構想,8K超高清精細影像液晶顯示屏將會給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娛樂、醫療、社交、教育、安全等領域帶來一場影像數據革命。郭臺銘1230日在廣州直言不諱:“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富士康未來將以珠三角為根據地,轉型成為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龍頭,并打造包括工作、教育、娛樂、醫療等領域在內的智能生態系統。”

 

 

只會賺加工費?谷歌都要來買它的專利

富士康的知識產權部門名稱是智權管理部。旗下有500多人的團隊,運營富士康數萬件專利。

 

2013年到2014年,谷歌連續向富士康購買了通信技術、顯示器、可穿戴設備的專利。因為不買這些專利,谷歌就沒法切入硬件領域。

 

從此有了吹牛資本?NO,早就有了。

 

2011年鴻海集團獲美國專利量居全球第九,華為直到2014年首次進入50強榜單。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全球年度專利排行榜中,是全球前二十名中唯一上榜的華人企業。

 

中國大部分叱咤國內的品牌企業,由于沒有足夠的專利授權,在國際上寸步難行,動輒被告。

 

今天幾乎所有企業跪舔阿里騰訊的時候,能讓這兩家搶著合作的企業,只有富士康了。

 

20153月,郭臺銘、馬化騰和鄭州和諧汽車共同簽署互聯網+智能電動車平臺協議。之前,富士康和騰訊已共同投資創建電動車公司FutureMobility。

 
        20156月,阿里巴巴、富士康向軟銀旗下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SBRH分別注資145億日元。

 

20158月,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分別以2億美元和5億美元入股印度電商Snapdeal,此次投資方還包括了日本軟銀集團。

 

201510月阿里云和富士康共同發起淘富成真項目,開放富士康世界級的設計、研發、專利、供應鏈、智造等能力,阿里云的云計算平臺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阿里電商天貓淘寶的平臺能力,同時引入銀杏谷資本、云鋒基金、豬八戒網、洛可可等企業為創業者提供全鏈路創新創業服務。

 

20168月,騰訊控股和富士康牽頭參與印度通訊應用商Hike的新一輪投資。

 

關鍵是大多數合作里,富士康占主導權。廣大等著阿里騰訊勾搭的雙創企業一臉干著急。

 

 

      瘋狂的全球布局

 

這兩年的富士康,乍一看真覺得瘋了,國內國外那叫一個砸錢。

 

【國內】

 

2012年搭建完成集團云,接下來專利云,接著工業云。

 

與清華大學合作,布局下一世代網絡應用(工程師兩千名)和納米技術。

 

和中國最大電信數據公司世紀互聯戰略合作,郭臺銘稱富士康將實現MachinetoMachine(機器對機器)的制造公司和大數據公司。

 

聯合北汽集團打造智能環保租車品牌綠狗租車(GreenGo)。

 

和騰訊合作與鄭州和諧汽車公司搞互聯網+智能電動車平臺。之前富士康已入股和諧汽車。

 

1.2億美元參股滴滴出行。

 

和騰訊聯合投資的電動車公司FutureMobility大手筆挖角寶馬研發團隊,包括寶馬i系列研發總工程師。

 

和阿里云共同發起淘富成真,開放富士康八大智造平臺,數千名富士康工程師進駐云棲小鎮。為創業者提供全鏈路創新創業服務。

 

面向中國大陸地區推出了電商平臺富連網,專門出售自己生產的電子產品以及其他不同品牌的消費類電子產品。

 

設立了6家(half adozen )金融服務公司,為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提供貸款及其他金融服務,并計劃在5年內上市。

 

與芯片巨頭ARM公司聯合在深圳設立半導體開發和設計中心。

 

【海外】

 

38億美元收購日本電子巨頭夏普,注資、整合、重組。

 

3.5億美元從微軟手中收購諾基亞功能手機業務。

 

投資專注眼球追蹤技術的日本初創公司FOVE并將參與其VR設備的制造。

 

1.7億美元投資歐洲領銜的IT軟件和硬件整合服務商S&T,接下來可能全資收購。

 

投資法國可穿戴設備初創公司 PIQ,布局物聯網傳感器領域。

 

和騰訊聯合投資印度通訊應用商Hike。

 

和阿里聯合投資日本軟銀旗下機器人公司SBRH。

 

和阿里、軟銀聯合投資印度電商Snapdeal。

 

和軟銀合作在美國考察投資機器人公司、布局人工智能技術。

 

聯合日本和歐洲的自動化設備廠商,成立無人化課題組。

   

富士康想干什么?

富士康的英文名FOXCONN,是狐貍和連接器的拼接詞。這兩個詞是郭臺銘最喜歡的東西。

 

它在連接,瘋狂地連接。只是這是建立在過去30年積累的洪荒之力上。

 

郭臺銘說:富士康一直在制造技術上創新。我們認為將來網絡、設計,將來尤其再走e-commerce,或者是走上B2B的商業模式,我們在搭建一個平臺,可以幫非常多的中小企業、創業者,今天怎么使用網絡、怎么使用電腦,還可以給他全套的軟件,他在賣他的商品的時候,甚至都不需要自己的IT部門。我們可以幫他整個的解決。他只要把他的創意放上去,就可以很快的銷售。這些我們都已經在做。

 

他想做的,可以簡單形容為制造業供應鏈的系統開發商、集成商、渠道商。

 

從軟銀孫正義、阿里馬云、騰訊馬化騰這些頂尖的腦袋搶著跟富士康合作投資就能體會得出,富士康積累了多么強大的話語權。

 

對互聯網,郭臺銘認為真正的網絡經濟在中國還沒開始,因為現在的網絡經濟只是年輕人在殺時間kill time)。

 

雖然現在很多網絡公司、互聯網公司都很成功,目前算來叫做都很成功。但在下一波真正走向劇烈的競爭,誰能勝出,其實還在未定。

 

現在我們認為時機成熟了。過去網絡在中國是機會主義者的天堂,將來應該是實力主義者的機會。e-commerce也好,云端也好,移動互聯網也好。這三個每個都是富士康全世界的強項。

 

 郭臺銘的魄力從何而來

 

 

本次投資最令日志君深思的,除了這個8K生態之外,還有郭臺銘的投資魄力,他究竟有怎樣手段,僅用50天就能擲出一筆610億的投資,5年時間內,在鄭州、貴州、成都建廠都是幾百億的投資。

隨著工業4.0概念風靡,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提出,制造業正重回鎂光燈中心,越來越多的產業領袖也成為網紅,最具話題性的當屬格力電器董明珠,她的手腕比她的腰肢要硬上50倍,但格力畢竟是國字號企業,董小姐再霸道也不能一手遮天,手機想要做到最好,遙遙無期;收購珠海銀隆的計劃,也讓一大批的反對者聯手做掉,鐵娘子有魄力,但卻無法把這種魄力完全灌輸到企業之中,有些事情,她說了不算;相比之下,郭臺銘在企業權威方面就更勝一籌了,鴻海做出了地球上最好的手機,也花費長達4年時間拿下夏普,只要郭臺銘想干的事兒,在富士康內部無人say no,《郭臺銘傳》里記錄著這位制造老兵的語錄,其中有一條就是:民主是效率最低的管理方式。在家人面前,郭臺銘可以成為慈祥的老爺爺,但在董事會議上,他就是皇上。

 

“皇上”在新型的管理中天然帶有一種貶義,霸道總裁也常常被作為管理的反面教材,但在鴻海這樣擁有數百萬員工、全國各地共有31個園區的巨型企業來說,霸道更多地代表著果斷、魄力,事實上,郭總裁在決策時,有任何一秒的猶豫,鴻海就會蒸發相當于一輛坦克的資本,于是如你所見,郭臺銘在決策時往往非常果決,在普通人看來就跟“鬧著玩兒”一樣,但巨頭的心思,普通人無法揣摩:他們之所以能快速決策,是因為這些的大腦已經習慣告訴運轉,普通人需要2年想明白的事情,他們往往只需要兩天。當然,郭總裁如此有魄力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口袋夠深,這源于其連續多年的資本積累,富士康幾乎從未錯過任何一輪科技革命,功能機時代,他們的客戶是諾基亞、摩托羅拉;智能機時代,他們的客戶是蘋果和小米,模具、組裝業務是最基礎的業務,但郭臺銘把它們做到極致之后,就再也不愁訂單了,品牌可以變換,但代工僅此一家。

 

盡管鴻海的利潤率偏低,但穩定性卻強于它的上游。不管哪家企業的消費電子終端做得好,都要跟鴻海做生產端的生意。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曾經是富士康的大客戶,現在它們淡出消費市場,富士康更強大,甚至回過頭把諾基亞功能機給收了。

 

正如富士康對外發言人所言,這不是一家完美而偉大的企業,依舊充斥著粗暴管理、加班過多等現象,但他們一直在努力,郭臺銘精神矍鑠,似乎永遠沒有退休的打算,8K生態據說是他的第三次創業,在100年之后的科技備忘錄中,跟在郭臺銘后面的,肯定不只是墜樓、暴動等事件,而是他管理著上百萬的工人龐大制造體系如此高效緊密的運轉。

 

 

 富士康會跑掉嗎?

士康是中國改革開放工業史里集約性最強、鏈條最長、規模最大的集成者。上與頂級品牌商連接,下與千萬中小企業連接。

 

郭臺銘自己吐槽過苦惱:在臺灣和大陸,都認為代工沒前途,沒有看到專利技術的有價值,認為土地等等才有價值。

 

而研發、申請專利、商品化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他堅持現在布局研發就是鴻海的前途。

 

阿里巴巴集團CTO王堅說:就制造業而言,蘋果對富士康看透程度遠遠超過中國任何一家企業。如果把富士康的能力開放出來,就可以提升(中國制造)整體的創新水平。

 

中國制造要轉向中國創造,不是要淘汰富士康,而是讓它在中國的土地里開放化、平臺化、智能化。

 

因為任何產業升級都要建立在已有的產業鏈生態、技術研發積累和上下游連接能力上。憑空是飛不起來的。

 

如今美國在搶富士康、印度在搶富士康,都不是空穴來風。

 

很多人覺得,美國成本還比中國高,印度人還比中國懶。但真正趨勢形成時,想挽回也難。巨頭去哪里,中小企業集群就會生長在哪里。

 

實體企業講究生長環境和可持續能力。泡沫盛行,勞動和創造投入就貶值。他們只會把創造性資產布局在他認為適宜生長的土壤里。

 

從綜合成本角度,中國已不占多少優勢。如果沒有對勞動、知識、技術投入的支持,沒有對實體生態的敬畏,沉迷于炒作和投機主導的泡沫經濟,富士康沒有理由留下。

 

 富士康沒有走,我們選擇在今年的最后一天簽約最大的項目,把最好的技術落戶在這里。富士康也在轉型升級,富士康不會走,會留在這里。郭臺銘說,從項目談判到落戶廣州進行簽約不到50天,可以看到政府的效率和對高科技的執著。大陸現在推動實體經濟,去虛返實,軟硬整合,我覺這是一個對的方向。

 

很多朋友對富士康的認知還是低端的血汗工廠,他們覺得富士康這樣的低端企業趕緊離開中國,然后中國經濟就能更快地騰籠換鳥、華麗升級。

 

然而他們不知道,富士康中國改開以來工業化最扎實的成果。

 

如果富士康不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完成升級,一定會在中國之外完成。

 

在全民炒泡沫講故事的環境里,中國實體產業真正有機會升級的,是富士康這樣有積累、有資源、有生態連接能力的傳統企業,不是那些追逐風口的新興產業。

 


 





電話: 0755-27911558(總機)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福海街道稔田工業區99號

Copyright © 深圳市興萬聯電子有限公司 (WLCO) All Rights Reserved.粵ICP備11061336號 技術支持:NANJ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