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2020年OTT端市場規模將達到6300億元,家庭互聯網成下一
發布時間: [2016-09-02]
【數據】2020年OTT端市場規模將達到6300億元,家庭互聯網成下一個超級風口(附詳細報告)
8月30日,奧維云網聯合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共同舉辦了中國智能電視運營大數據...
8月30日,奧維云網聯合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共同舉辦了中國智能電視運營大數據發布會,并重磅推出業內首份《2016年大屏生態運營大數據藍皮書》,系統地揭示了OTT端的現狀、發展趨勢,以及運營大數據的價值,為OTT端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客觀參考。
下一個超級風口在家庭互聯網

移動智能終端快速滲透,使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市場。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結束,移動互聯網市場增長開始放緩,進入穩定發展期。
那么,移動互聯網之后,下一個超級風口在哪里?家庭互聯網,這是奧維云網《2016年大屏生態運營大數據藍皮書》(下稱“大屏藍皮書”)給出的答案。
大屏藍皮書數據顯示,作為家庭互聯網設備的核心,2015年OTT終端(包括智能電視及盒子)保有量達到1.65億臺。預計到2020年,OTT終端保有量將突破4億臺,超七成的中國家庭使用OTT端收看節目。
2020年,OTT端市場規模將達到6300億元
規模創造流量,流量成就價值。2013年,中國移動智能終端覆蓋率為43%,促成移動互聯網市場爆發。大屏藍皮書預測的OTT端市場發展曲線,與移動互聯網市場曲線有著驚人的相似。四年之后的2017年,OTT端家庭覆蓋率預計將達到45%,非常有希望接過移動互聯網這一棒,創造新一輪互聯網神話。預計至2020年,OTT端市場規模將達到6300億元,萬億市場蛋糕并不遙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較于PC/移動端使用場景的碎片化,目前OTT端聚焦家庭互動場景。在重拾美好、回歸家庭的社會趨勢下,互動、開放的大屏平臺幫助家庭留住人們的身影,成為開啟全新家庭生活的一把金鑰匙。
任何平臺,離開內容,都是空中樓閣,所以說大屏把用戶吸引回來的核心優勢,也是內容。OTT端具有海量優質資源和獨特資源,其中2016年上半年TOP30優質資源OTT端覆蓋率已經高達87%。一方面把互聯網人群吸引到電視機前,另一方面,電視機前的傳統用戶有了更多選擇機會。海量、新鮮和獨特資源的快速上線,讓觀眾體驗到與觀看傳統電視完全不一樣的暢快感。

OTT端的市場規模將達2300億
從嘗試到接受,OTT端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創新體驗和豐富優質內容的雙重吸引下,電視受眾正在從傳統電視向OTT終端轉移。
大屏藍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6月OTT月活躍終端覆蓋用戶2.36億,日活躍終端覆蓋用戶1.53億。目前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6000多億元,移動網民6.2億,人均貢獻約1000元/年。按此推算,OTT端的市場規模將達2300億,但實際遠未達到?梢哉f,OTT市場是一個尚待開發的高價值藍海市場。

過去半年,OTT點播行為變得越來越活躍,已經顯著超越傳統直播收視行為,完全實現逆轉。從具體月份看,應該有一定節日規律,如春節期間,大家更多還是關注直播行為,平常月份點播行為更突出。

互聯網電視開機時長高于傳統電視機
大屏藍皮書數據顯示,互聯網電視單一終端日均開機時長達到5.04小時,高于傳統電視終端開機時長的4.18小時(CMS統計數據)。這說明,互聯網電視觀看時間更長,受眾粘性更高。一部分原本在PC和移動端的行為回歸客廳,轉移到互聯網電視大屏上來。
同時,在互聯網電視終端,用戶收看時長的配比向互聯網點播行為傾斜。數據顯示,單一終端點播行為花費時長2.77小時,比傳統直播行為時長高出0.5小時;ヂ摼W點播行為搶占了用戶在電視終端的時間,形成了用戶時間爭搶拉鋸戰

讓我們來看一組傳統電視直播頻道與點播應用的具體表現對比。OTT端的三大視頻應用日活終端覆蓋達到1765萬臺,與傳統電視直播頻道相比看似旗鼓相當,但單一頻道或應用的日均收看時長方面卻差之千里。TOP3視頻應用在單一OTT端點播日均3.2小時,遠高于三大傳統直播電視頻道的1.2小時。這恰恰說明,傳統直播電視頻道因頻繁換臺,導致停留時間短,而OTT點播端則具有更強的用戶粘性和吸粉持久力。

OTT端市場規模尚薄
2015年,傳統電視僅廣告市場規模就超過千億元,而OTT端市場規模尚不及其二十分之一。同為電視大屏,其市場營銷價值差距竟如此之大,值得深入思考。增強OTT端的影響力,擴大對品牌的營銷價值,成為行業共同的目標和責任。
OTT互聯網市場已經初具流量基礎,并隨終端規模擴大而不斷增強。OTT端的“傳統直播+網絡點播”雙重特性,不僅增強了電視受眾的使用體驗,更能實時獲取用戶畫像特征和使用偏好。所以,OTT端的營銷方式不再只是賣流量,賣廣告,更能夠精準定位特定受眾群體,將產品和服務與受眾喜好的內容相結合,直接引導營銷并產生銷售成果。OTT端將演變成一個巨大的內容和產品服務平臺,成為品牌與家庭溝通并提供商業服務的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