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谷歌口中搶下VIZIO 樂視沖擊全球電視前五大
北美液晶電視品牌VIZIO傳即將出售,最終的買家就是中國樂視網,預料將于近期宣布。市場人士指出,若此交易成功,北美市場繼夏普(SHARP)被海信拿下后,又一品牌被中國廠商攻陷,樂視加上VIZIO的整機今年銷售量將上看1400萬臺,擠下日本索尼(SONY)躋身全球前5大電視品牌廠。
中國液晶電視市場低迷,中國品牌廠積極向海外布局,廠商靠著銀彈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為搶進國際市場,除中國品牌外,更利用購買國際品牌,加快開拓各區市場的步伐。
為快速提高市占率,海信取得夏普北美商標使用權、TCL收購墨西哥三洋、創維則拿下東芝東南亞液晶電視品牌使用權,利用雙品牌策略,快速提高市占率。
中國品牌拓海外市場
如今傳出VIZIO將賣給中國樂視網,再次證明中國業者的企圖心。VIZIO創辦人王蔚為臺裔美國籍,目前資產約為7.977億美元(約257億臺幣),VIZIO主要股東包括王蔚與其家族約占63~65%;瑞軒于今年4月處分持股后,原本20.4%的持股減至目前僅剩下8.3%的特別股,鴻海也剩下8.3%,因此本次出售一案,王蔚與其家族有絕對的主導權。
本次VIZIO出售案,傳賣主開價約10~15億美元(約323~485億臺幣),價格比今年初夏普以21億日圓(約7億臺幣),將墨西哥工廠與北美品牌使用權賣給海信貴上許多倍。為搶下北美市場,中國廠商不惜砸重金,也要取得VIZIO這個品牌,據傳有3家中國業者在搶奪。
王蔚家族擁有主導權
目前樂視已申請暫停交易,加上公司主管對內部發的信件也宣誓將要前進北美,種種跡像來看,樂視出線機率最大。
樂視為中國影音內容供應者,樂視今年的策略就是要積極拓展北美和香港市場,全年液晶電視出貨量上看600萬臺,其主要代工廠為冠捷(TPV)250萬臺,鴻海(2317)100萬臺和中國的TCL200~250萬臺。
樂視已申請暫停交易
至于VIZIO今年液晶電視出貨量上看800萬臺,主要代工廠為瑞軒(2489)250~300萬臺,冠捷350~400萬臺,鴻海約100萬臺。
奧維云網大資料產業鏈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曉宇指出,樂視2015年在中國市場出貨超過300萬臺,并入股國內彩電龍頭TCL,成為其第2大股東,完成交互持股,成功在競爭慘烈的中國市場站穩腳步。
王曉宇說,樂視基于2015年的良好表現,今年更喊出中國內銷450萬臺、外銷出貨150萬臺。他說,由于樂視利用網絡不斷創新銷量,今年450萬的出貨目標將可達陣,為強攻外銷市場,靠著收購品牌的方式來解決技術壁壘、貿易壁壘以及管道壁壘,更是勢在必行的策略。
王蔚 沒有臺灣就沒有VIZIO
創美格科技 6年賺6億美元
2002年才創立的VIZIO,2009年第2季就成為美國市場占有率的第1名,達21.7%,遠超過三星電子、Sony、Panasonic及夏普(Sharp)等大廠。這樣的成績,令人驚艷,更令臺灣人感到驕傲。
VIZIO于2009年營業額突破25億美元,并連續多年被譽為美國500最快速成長的私人企業之一。市調公司Deloitte and Touch亦評選VIZIO為全美前50名最快速成長的科技公司,《Inc.》雜志于2008年亦將VIZIO評選為計算機業與消費性電子產品業成長最快的公司。
市場上對VIZIO感到好奇,更頻頻詢問公司創辦人William Wang(王蔚英文名字)的背景。
其實王蔚出生在臺灣,在臺北市長大,念完小學后隨著父母親移民到美國夏威夷,「當時到夏威夷很可憐,一句英文都聽不懂,生活,文化都不適應,」王蔚回憶,在夏威夷待了二年,無法適應,父母再帶他轉往加州。
后來王蔚適應美國生活后,個性開朗的他也交了不少朋友,甚至念到加州理工電機系,頂著優異的成績畢業,馬上就找到大同美國分公司的工作,一腳踏進信息業。
「其實我的工作都跟臺灣脫離不了關系,從最早的大同,后來自創的MAG(美格科技),再到VIZIO等,都是靠臺灣廠商支持才能生存下去,」王蔚說。
他認為臺灣是信息研發制造大國,他長期在顯示器產業工作,自然與臺灣廠商建立良好的關系,也發展出特殊的伙伴關系。
像第一次創業,就是搭著計算機產業興起,當時只有26歲的王蔚,決定離開大同自創MAG賣顯示器,而臺灣廠商就是他最大后盾。他在美國負責銷售,臺灣生產,一推出就創下佳績,六年內達到6億美元營業額,連他自己都嚇一跳!笗r機太好,賣什么都賺錢,」他說。
不過太快成功,又太相信自己,讓他無法看到局勢變化,沒來得及因應,擴充太快導致倒賠4000萬美元!覆皇40萬美元,是4000萬!」他再次強調。
「價廉物美」策略進攻北美
自稱是永遠的夢想家,王蔚很快就再站起來,抵押自己的房子籌資再創設VIZIO,但這次他記取教訓,充分授權,找團隊,而不再是一人公司,「這次要打籃球,而不是打高爾夫了,」愛打高爾夫的他這樣比喻著。
結果,遇上美國政府全力推動數字電視,消費者也對此新產品感到好奇,詢問度很高。
經市調發現,買氣遲未沖上來的原因是價位過高,大家仍在觀望。王蔚決定以「價廉物美」策略進攻此全新的領域。
SONY在美打出9000美元一臺平板電視,乏人問津。王蔚決定以3000美元不到的價格,搶占市場。他親自拜訪COSTCO(好市多)量販業者,求他們給一次機會,在店內販賣VIZIO電視。
王蔚回憶第一次找上好市多,好市多反問他們:「為何我們要賣你的產品?」王蔚回答:「我們是下一個SONY,下一個東芝!菇Y果好市多被他說服了,就決定給了他們一次機會。
「一臺2499美元的平板電視,第一周就賣出2000臺,破了COSTCO電視銷售記錄,」王蔚知道一定會成功,過去只是時機不對,但這次押對寶,低價出奇制勝。3、4個月后更成長到每周賣出9000臺,讓同業嚇一大跳。
隨后其他大賣廠紛紛主動找上他,敞開大門邀請Vizio把電視賣進去,包括Scars、Walmart。
打著「價廉物美」及「進攻大賣場」的策略,Vizio很快就占領美國消費市場,營業額在2007年達到20億美元,成為全美前三大電視品牌之一。
在王蔚眼里卻沒把價格看得這么重要,「質量才是勝出的關鍵,」他說。
「價格要便宜太容易了,大家都會做,質量卻是別人不易做到的事,」他說。
說到質量,王蔚還是不得不感謝臺灣廠商給予的支持與配合,因VIZIO沒有工廠,只負責品牌營銷,研發制造都交由一流的臺灣廠商,如瑞軒、鴻海及冠捷等代工。
靠著臺灣的養分,打造今日美國第二,并且進攻到其他市場的VIZIO,王蔚除了感謝臺灣供貨商大力支持外,也要感謝臺灣友人在他最窮困潦倒之際,仍愿意伸出援手幫助他;「臺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朋友及事業都來
王蔚想對臺灣說的話
很多臺灣業者想打品牌,登上國際舞臺。但最重要的是觀念要先改變,不要只想把錢拿去擴充工廠,買生產線及機臺。要把錢拿去投資品牌,未來才有可能收成。
Vizio創辦人王蔚 融合東西逐夢人生
經濟日報╱記者翁臺生、李玉焜/紐約報導
知名高清電視品牌Vizio的創辦人王蔚站在東西方文化交會處,Vizio就是東西方融合的成功范例,并在2007年拿下全美電視銷售冠軍。他自信對美國電視消費市場的了解很少人比得上,也不擔心Vizio的模式被復制,「我們對美國市場的掌握別人不見得學得來」。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Vizio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答:我們是亞洲與美國的混合商業模式,有亞洲思維與美國執行力,也有豐沛的亞洲工程人才與美國的市場策略,我們是一個多文化融合的例子。
臺灣公司有很好的制造能力,愿意投資新工廠;我們有夢想,我愿意投資打廣告,如果你給我5000萬,我不會投資蓋工廠,我不懂怎么蓋廠,但臺灣公司會,如果你給臺灣公司5000萬,他們不會拿這些錢去買足球廣告,他們會說這太瘋狂(Crazy)。
我把兩者結合變成一個文化融合的成功經驗,這是競爭對手所沒有的,也是Vizio成功的秘訣。
問:談談你移民來美及求學歷程?
答:我在臺北出生,父親是山東人,母親是四川人,太太是印度尼西亞華僑,女兒在美國出生,我們是Global Chinese。我1976年來美國,迄今已38年,剛來時先在夏威夷住了兩年,當時一句英文也不會講,學會的第一個英文字是Transfer,因為我的Uncle跟我說搭巴士后要拿一個Transfer Ticket,在一天之內可以拿這張票去任何地方,所以這是我認識的第一個單字。
我在臺灣念再興小學,算是一個貴族學校,成績也還可以,來到美國以后,也不懂英文,一個Transfer要寫半天,每天在學校里發呆,假裝我聽得懂老師說什么,我相信我創業所需要的想象力就是在夏威夷引爆。
1978年我搬到加州,1982年我進了南加大,當時我想念建筑,但我媽說建筑師賺不到錢,「你要我付學費,你就去念電機」。我在南加大呆了四年,花了很多時間在外面Party,我的GPA只有2.3。大學畢業后,我所有的朋友都去念研究所,我也想念,但南加大拒絕我兩次,因為我的GPA真的太差。
創業曲折 大起大落
問:你后來如何走上創業這條路?
答:我大學GPA不好,畢業出來找工作寄了100多份履歷表,沒有公司要我,唯一要我的公司就是臺灣大同,那時候我找不到其他工作,所以我很「便宜」,我今天還記得當時的薪水是每月1750塊,我在里面接電話當客服工程師。
但我認為大同的機會非常好,因為里面的人每兩三年就辭職,他們跑掉我就接他們的事,那時候我也花很多時間想為什么我大學成績那么差,所以我非常認真工作,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我都做,在1986年以后,四年內我一路升到業務總監,負責整個北美市場。
后來,我的副總裁走了,我想應該是我來接!但他們請了另外一個人,我就覺得再待下去沒什么希望,就自己出來開了一個公司叫美格(Mag Innovision)。
問:你不到30歲就賺到第一桶金,但后來又大賠,中間的轉折如何?
答:在1990年代初只要碰任何電腦零件,都能賺錢,我有工程師背景,我喜歡推新產品,1990年到1998年我們公司很成功也賺很多錢,我在28歲就賺到我的第一個100萬,我們公司在1994年已經做到4億,那個時后我大概有600個員工,現在回頭來看,公司成長太快。
1997年到1998年個人電腦(PC)開始跌價,單價由2500元跌至900元,大公司開始進來,我只是一個創業家,我沒有一個好團隊,也不一個企業家,經過這段,我學了很多,也虧了很多錢。
我常講我在30歲以前賺了第一個100萬,40歲以前賠了我的第一個4000萬,1999年之后,我就大概有三年的時間忙著還債,雖然在美國可以宣布破產,但中國人還是比較在乎自己的名聲,我也很重視我的人際關系,所以花很多時間還債。
注重團隊 借重東西
問:這些經驗對你后來創辦Vizio有什么幫助?
答:對,我相信一個公司不是靠個人的成功,事實上,大約五、六年前,有天我走在Vizio辦公室,突然覺得這家公司比我重要,我希望把公司變成更大的團隊,希望有一天我不在時,這個公司可以繼續延續下去,這就是我所謂的企業。
當初我做美格時,所有焦點都在我身上,所有決定都是我做的,我底下有很專業的人,但他們不敢做決定,我們沒有把企業價值發揮,這也是我兩次創業最大的不同。
今天Vizio在美國市場能拿到第一,都是團隊的努力結果。
問:你曾說沒有臺灣就沒有Vizio,你覺得臺灣對你的發展有什么意義?
答:為什么我們可以在沒有工廠的條件下做起來,就是我有臺灣鴻海、瑞軒等代工大廠的支持,這些人我都認識二、三十年,假如我今天要做電視,沒工廠什么都不能做,這也只是一個夢想,怎樣把夢想變成一個企業,一定要有人脈,因為我了解臺灣文化,我父母是中國來的,我也知道中國的文化,我也在美國長大,所以我知道美國人喜歡什么。
1998年美國政府宣布推高畫質電視(HDTV),要把類比系統拿走,大家看的CRV電視全都要換掉,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但美國人沒有路子,他們如果要做,一定要開工廠,但我不需要,我認識臺灣的奇美、群創,也認識韓國的三星、LG,我把東方人的關系結合了我的美國夢。
問:Vizio如何整合全球生產與銷售系統?
答:第一、Vizio不外包(outsource),Vizio沒有工廠,也沒人懂工廠,我們也不需要工廠,中國、墨西哥很多任務廠,我們需不需要LCD面板、芯片?不需要,這些東西太多了,那我要做什么?我就是把所有東西統合(collaborate),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是以統合為基礎。
第二、我們在美國依賴四到五個零售通路,如好市多(Costco)、沃爾瑪(Wal-Mart)、Target、亞馬遜(Amazon)等,但跟這些零售商打交道不容易,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讓你的東西進入這些零售通路,而是讓他們的客人來買你的東西,如果你的東西有品牌辨識度,中間的零售通路根本不重要。
機會之地 打造傳奇
問:對想創業的年輕人你有什么忠告?
答:我相信在一生中你要嘗試很多事,中國人說失敗為成功之母,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我也曾欠了很多錢,幾乎都快破產,所以我希望年輕人不要放棄夢想,雖然中國、臺灣機會比較少,但美國是一個機會之地,我的GPA只有2.3,我能做到,你們也一定能做到。
問:聽說你后來以杰出校友身分回南加大發表了一場復仇(revenge)演說?
答:哈哈哈,其實也不能說是復仇,三年前我在南加大發表畢業演說,當初拒絕我的教授都坐臺下。其實我想給學生一個希望,像我這樣的人都能成功,這些比我更聰明的學生也能,他們念到碩士、博士一定能了解很多事,但Fate(天命)是一種很虛幻的東西,他們應該相信他們也有自己的天命。
問:你曾大起大落,你又說你是一個夢想者,Vizio的成功算不算是美國夢的實現?
答:算!算是一個美國夢的實現,我們在2002年創立Vizio,2004年開始打品牌,2007拿到美國電視銷量第一,等于在三年時間內拿到美國第一,超越像Sony、Sharp這樣子的Legacy(傳奇)品牌。
問:你最后成功經營Vizio轉折經驗也應該是另外一個Legacy(傳奇)吧?
答:希望我們未來也能變成Legacy,傳奇有好處也有壞處,一個傳奇品牌一定有它的問題,今天還是很多人喜歡Sony,但21、22歲的小孩不知道Sony,如果你告訴他最好的電視是Sony,他不會相信,你如果你跟40到50歲的人說三星是最好的電視,他們也不會相信你。
問:你曾瀕臨破產邊緣,但你沒這樣做,你對信用的體會是什么?
答:信用是自己的一個負擔,我相信這跟教育背景有關,我假如在美國出生,想法會不太一樣。宣告破產可能是最后應該做的事,不一定是壞事,不是嗎?美國就是一個信用社會,這樣的社會一定要有個最后的信用解決方案,就是破產。
在亞洲不可能借錢不還錢,兩邊概念是不一樣,我一開始在臺灣做生意打交道的時后,臺灣公司還不知道什么是信用,美國每個人都有信用,我18歲就有信用卡,我花的錢永遠是我沒有的。
問:當你在談這些問題時,你很了解美國,但又好像隱含了一些東方傳統價值,兩者怎樣平衡?
答:我一直在調整兩者的平衡,到了亞洲,要了解中國與東方的文化禮儀和尊重,在美國我要學著怎么樣拍桌子,怎樣當個牛仔(cowboy),所以這是一個平衡。
兩者也有矛盾的地方,你要權衡輕重,我今天能把東方的制造應用到美國的市場,就是因為我對兩邊文化的了解,我要謝謝我父母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從小就來美國。
問:你應該也是個顧家男人,經歷這么大的人生起落,家人對你應該很支持你吧?
答:那個時后一直在賠錢,還跟父母借錢,我的父母很幫忙,就算知道可能給我錢不一定有用,但他們還是會給我錢,我把他們的錢賠掉,他們也沒放棄我。
我今天能做一個創業家,最大原因就是我有父母,創業家如何相信你有天命與夢想,這些都是來自家庭的支持。
問:你太太也跟著你一起吃苦嗎?
答:她很能吃苦也很能享受。哈哈哈。
她可以吃生力面,米其林三星餐廳也吃得很高興,剛跟她結婚的時后我就賠了很多錢,她也是接受,她非常有彈性。
經歷空難幸存 人生豁然開朗
問:當你在最低潮時,為了維持信用回臺灣跟債權人協商,還遇上一場空難?經歷空難而幸存的經驗,對你的人生態度有何影響?
答:那天我原本搭下午4點半的華航,由臺北到洛杉磯,但那時后,也就是2000年時,我賠了不少錢,我是飛去臺灣跟債主談償還計畫,債主原本不想見我,但我跟他說你一定要見我,他說唯一的時間是下午3點,所以那天特別把華航改到新航,因為新航是唯一在那天晚上飛到洛杉磯的航班,我一定要趕在那天回來的原因是那天是萬圣節,當時我女兒三、四歲,那是她第一次trick or treat,我一定要趕回來看,新航大約是下午6點半到洛杉磯,所以我就搭了那班飛機。
飛機起時撞到怪手,我在商務艙第一排,起飛剛升到一半時,我就聽到碰撞聲,窗戶外一片橘色,1萬6000加侖的燃油馬上噴灑出來。
我腦中第一個閃過的概念是我死定了,第二個概念是我所有的家人,第三個概念是我頭痛的問題沒了,當時我生意很不好,欠了很多錢,所以我頭痛的問題沒了,但我想怎么可能這些頭痛問題這么快就沒了?那時我的債務壓力很大,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大負擔,所以忽然在那一瞬間,我解脫了。
但后來飛機停了,我發現我還活著,我第一個跑出飛機,后面有八個人跟我一起跑出來。
從此以后,每當我遇到讓我頭痛的問題時,我都會提醒我自己,這些問題遲早都會解決。
所以享受你的人生,盡全力做好每件事,因為遲早有一天你都不會再頭痛,別擔心,想開點。
◆王蔚小檔案
1963年,臺北出生,就讀再興小學。
1976年,移民來美國夏威夷。
1978年,移居加州。
1982年,進入南加大就讀,但大學成績不佳,GPA只有2.3。
1986年,畢業后進臺灣大同在美分公司,四年內由客服工程師升任北美業務總監。26歲離開大同創立美格,28歲就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1998年,公司開始走下坡,賠掉4000萬,負債累累。
2000年,遭遇新航空難而幸存。
2002年,創立Vizio。
2007年,Vizio首次拿下全美液晶電視銷售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