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樂視,已不是當初那個做視頻網站的樂視,影視、電視、手機、體育等行業,它都有涉獵。更讓人吃驚的是,樂視又接連進入了汽車、房地產行業。
下一步,樂視要做什么?這個問題,除了賈躍亭,沒有第二個人知道。
眾所周知,干事要花錢,干大事要花大錢。
正如同樂視提出的系列“超級”概念,毫無疑問,樂視也迫切需要或許不止一筆“超級”資金。
然而,多位專家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雖然樂視通過生態、內容等概念勾起了投資者的興趣,但隨著業務越鋪越大,對資金的需求也水漲船高,容易產生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近日,一則“樂視將全資收購酷派”的消息,又將樂視網[0.00% 資金 研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5月27日,行業專家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酷派發表聲明稱收購消息并不屬實,但從樂視方面來講,酷派手機嵌入樂視生態系統后,樂視就可通過生態模式賺錢,未來并不排除樂視有收購酷派的可能性。
近年來,樂視控股集團董事長兼CEO賈躍亭一直在擴建自己的“開放式生態閉環”,今年更提出,樂視生態估值要突破3000億元。
對于樂視的“生態圈”計劃,5月27日,萬擎咨詢CEO、知名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樂視想建大生態,但它現在的攤子鋪得有些廣。對于汽車、房產等領域,原有樂視體系幾乎幫不上忙。進入未知領域,就會有未知風險。”
“樂視收購酷派”屬謠言?
近日,坊間消息稱,已經成為酷派“二當家”的樂視即將完成對酷派的全資收購。
對此,5月24日酷派發聲明稱,目前公司沒有收到來自股東關于收購方面的任何消息,網上流傳的“樂視收購酷派”的消息并不屬實。而樂視方面,則對此事未予置評。
除了酷派和樂視,360也被牽扯進了收購傳言。消息稱,樂視收購酷派后,360將退出手機競賽。對此,360董事長周鴻祎表示,360手機已經獲得獨立發展,360手機退出純屬造謠。
這已不是第一次傳出“樂視將全資收購酷派”的消息,此前就有消息稱,作為酷派第二大股東,樂視將繼續收購剩余股份;還有消息稱華為榮耀前總裁劉江峰將加盟樂視,出任收購酷派后新公司總經理。
消息的傳出則是源于樂視入股酷派。去年6月28日,樂視網出資21.8億元入股酷派,占股18%,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而早在2014年底,360就宣布與酷派成立合資公司奇酷。這引發了酷派、樂視以及360之間的一場三方混戰。最終,這段紛爭以360直接控股奇酷結束。
樂視在入股酷派后,不僅給予了后者大量的資金幫助,而且出現了一些深入合作。5月27日,產業經濟觀察家、消費電子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并不排除樂視有收購酷派的可能性。
去年4月,樂視推出首款手機。但在業界看來,僅憑樂視一己之力,很難躋身“手機大戶”。樂視通過入股酷派,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手機嵌入樂視生態系統,似乎就可以通過生態的模式賺錢。
從視頻網站向汽車、房產的躍進
2010年,樂視網在創業板上市,一舉成為首家在A股上市的網絡視頻公司。6年過去,如今的樂視網市值超過1000億,股價更是水漲船高,截至目前,市盈率達到近240倍。
“開放式生態閉環”,是賈躍亭一直踐行的概念。今年,在樂視的內部信中賈躍亭又提出,樂視今年總收入要超200億元,生態估值突破3000億元。
3000億元的估值是否有跡可循?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今年以來,樂視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
3月3日,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樂視云宣布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達10億元,融資完成后重慶樂視云基金持有樂視云16.67%的股份,樂視云估值達60億元。由此,樂視云成為繼樂視影業、樂視手機、樂視體育之后,第四個完成獨立融資的樂視子業務。
同時,在4月北京召開的發布會上,樂視體育正式公布了B輪融資細節:共融得資金80億元,公司估值達到215億元。“我們這一輪融資的實際數字是83億,投后估值是218億。”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隨后,樂視于5月6日晚間發布公告表明,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41.37元/股發行1.65億股、并支付現金29.79億元,合計作價98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00%股權。而98億元的估值,還引發了監管層的關注。
5月21日,“無敵汽車網”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樂視超級汽車已經完成超50億元的首輪融資。次日,樂視控股方面稱,對于樂視汽車的首輪融資,控股投融資部目前正在進行中,但關于目前傳出的本輪融資額達50億元,暫時不予置評。
值得關注的是,這家做視頻網站起家的公司,在進入影視、電視、手機、汽車、體育等行業之后,又開始挑戰重資產行業——房地產。
5月中旬,世茂股份[-0.21% 資金 研報]發布出售商業地產資產公告,接盤方正是樂視控股。根據世茂股份的公告,該公司將向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轉讓下屬世茂新體驗公司持有的北京財富時代置業有限公司,以及世茂商管公司持有的北京百鼎新世紀[0.00% 資金 研報]商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價格分別為29.20億元和0.52億元,合計為29.72億元。
不過,這并非是樂視首次涉足地產。去年11月,樂視已斥資4.2億元,在重慶兩江新區拿地。今年3月,樂視再度投資30億元在重慶江北嘴建設酒店、公寓綜合體項目。僅從目前公開的數據來看,樂視在房地產的投資已達到64.2億元。
根據樂視網最新發布業績快報,樂視網的營收為130億元;而樂視生態的業務中,樂視云、體育、手機、易到用車雖蘊藏著超強的“吸金”能力,被稱為樂視四大獨角獸,但3000億的估值能否實現,仍是一個謎。
進入汽車房產領域面臨未知風險
樂視網日前發布的2015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達130.17億,同比增長90.89%,凈利潤為2.17億,同比增長68.57%。
在國內互聯網公司普遍虧損的現狀里,樂視網能夠連續9年保持盈利,實屬難得。那么,樂視網持續盈利的秘籍是什么?
“作為一家擁有龐大生態圈的互聯網企業,樂視通過資本運作實現業務價值最大化是常規動作,而每次這些動作也都離不開抓住熱點進行傳播,制造話題性,畢竟故事和概念也是營銷手段之一。”中國電子[-1.78%]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不過營銷只是手段,而技術、產品、服務才是企業立足之本。
依托強勁的股價實施外延并購,體外引入各路資源培植增量資產,然后通過自身資本平臺實施資產證券化。從過去若干年的經驗來看,樂視的這種資本套路與股價的走強之間形成了正反饋。不過,行業人士預言,著眼于長遠,這種運作模式是有天花板的,正反饋也不會無休止地持續下去。
“樂 視想建大生態,但是我個人認為,他現在的攤子鋪得有些廣,越來越看不懂。”5月27日,萬擎咨詢CEO、知名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如 果以樂視網作為一個“殼”,樂視電視、樂視體育、樂視手機可與其相互聯動、相互打通,但是拓展到汽車、甚至房產領域,就有些牽強,“進入未知領域,就有未 知風險。原有樂視體系幾乎幫不上忙,樂視的進一步發展也會比較累。至于這種方式行不行得通,我們都未知曉,需要市場來檢驗。”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樂視應更專注于一兩個自身擅長的領域,至少在行業做到前一二名,再考慮拓展業務領域,“現在的‘廣撒網,多撈魚’方式,使其不斷進入自己并不熟悉的新業務領域,‘生態圈’也越建越大,肯定有一定的隱患存在。”
LePar店主:80%到90%體驗店都在虧
樂視手機“千萬銷量”被指實為出貨量 本報記者吳薇攝
□本報見習記者雷瑋
樂視“生態圈”越建越大,多項業務開展卻不盡如人意。
5月27日,武漢一位LePar體驗店(樂視線下零售店)老板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LePar店至少80%到90%都在虧本,只能寄望樂視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再把前面虧的錢補回來。而對于樂視宣稱的千萬手機銷量,業內人士表示,千萬臺手機應是出貨量,并非銷量。
持續發酵的“彩電銷量第一”之爭,則引出了市場對樂視電視“數據不清晰”的質疑;而樂視用兩年半時間打造的品牌概念汽車,目前并未有官方融資數據,但龐大的資金需求或將成為不低的門檻。
目前,樂視是用硬件免費會員收費的方式銷售硬件產品,但“硬件負利化”也導致終端成本逐年攀升。在跨足其他領域的情況下,樂視能夠找到虧損與持久之間的平衡點嗎?
“千萬手機應是出貨量”
近日,樂視宣布手機總銷量突破1000萬臺。這一次的銷量數據公布,距離樂視推出手機產品剛好一年時間。
長江商報記者看到,在樂視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里,在售機型共有四款,截至發稿前其銷量總和僅為239141臺。對此,IHS Technology中國市場研究總監王陽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樂視所宣稱的千萬臺手機應該是出貨量,而不是銷量,實際賣給終端用戶的樂視手機數量很難達到這一數字。
“樂視手機還是以高性價比的特點為主,在追求銷量的前提下,樂視進入行業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所以在技術和產業鏈的積累上還是有所欠缺,從產品角度來看只能打到80分。”王陽說。
除了線上的主流電商渠道之外,樂視早在2014年8月就開啟了“LePar超級合伙人”計劃,也就是線下零售店的經銷商模式。
長江商報記者依據樂視官網的LePar店城市分布圖統計發現,LePar體驗店數量合計3576家。
5月27日,武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LePar體驗店老板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現在這個店很難維持,據我所知,LePar店至少80%到90%都在虧本,但因為前面錢已經投進去了,現在也沒有辦法不做,只能寄希望于樂視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再把前面虧的錢補起來了。”
該老板說,現在體驗店的銷售主力還是電視和手機,在樂視改變電視和會員的捆綁方案之后,基本上采取的也是線上線下同價的策略,可是在手機方面做不到這點,因為通常手機進貨價就是官網的售價,所以樂視官方也要求在手機產品上進行加價銷售,以確保利潤。
終端成本增加致生產方持續虧損
樂視“超級電視”作為樂視頗為自豪的產品,一向都以高性價比作為賣點之一。
但一位使用樂視“超級電視”兩年多的用戶李先生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當初購買時就經歷了強制捆綁會員,并且電視只要開機,強制推送的廣告就會出現,遮擋正常的電視節目,嚴重影響心情。
5月18日,市場調查公司中怡康公布中國彩電整體市場2016年四月品牌占有率,海信排第一。樂視通過官微于當天發布了中怡康的這一報告,報告卻顯示樂視排第一。
這一事件引發了業內關注,引出了“樂視數據不清晰”的聲音。在國內媒體的報道中,一位匿名行業分析人士的觀點頻頻出現:比電視銷量第一更重要的是行業的價值觀和風氣,所謂“真理比真相更重要”。
此外,樂視網2015年的財報顯示,樂視電視完成了300萬臺的銷售目標。而奧維云網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互聯網電視銷量為467.4萬臺。按樂視宣布的銷量數據來看,意味著樂視在互聯網品牌電視的市場零售份額中超過60%。
在終端業務這一塊,樂視網2015年財報顯示,終端業務收入超過60.88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22%。
3月18日,有媒體稱,2015年,樂視的營業成本中,終端成本達到了81.86億元,占樂視總營業成本的73%,終端成本較去年增加了一倍,由此導致樂視電視的主要生產方樂視致新在2015年持續虧損,這或許與樂視宣布的“硬件負利化”戰略有關。
而樂視用兩年半打造的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車階段。在公開數據中,樂視并沒有對汽車方面的投入進行任何數字上的描述,但是對于以重資產著稱的汽車行業來說,所需要花費的資金數額也遠不是手機和電視所能比擬的。
5月21日曾經有消息稱樂視汽車首輪融資已經完成,融資金額超過50億元,但樂視控股集團方面表示,關于目前傳出的本輪融資額達50億,暫時不予置評。
樂視網定增募資50億支撐跨界
在產品銷售策略上,樂視現在采取的是買會員送硬件的“免費方式”。這一“免費方式”是:消費者購買的樂視會員達到一定數量,即可免費獲得手機、電視。
樂視網2015年財報顯示,其2015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30.17億元,同比增長90.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59.04%,其中會員及發行業務收入為37.82億元,同比增長56.17%。
財報的數據中,有多少是由手機、電視銷售所帶來的會員收入?目前無法得知。
日前,樂視宣布付費會員總數已經超過1220萬。按照樂視價格最低的“樂次元影視會員”198元年費計算,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4億;如果按照手機銷量1000萬臺來計算,也達到了19.8億元。
今年5月6日,樂視網停牌5個月之際,樂視網宣布,以98億元收購母公司樂視控股集團旗下樂視影業,將其納入上市公司樂視網旗下。此外,還計劃定向增發不超過9460萬股,募集不超過50億元的資金。
這意味著,樂視網除了需要付出現金給母公司樂視控股之外,還將以增發的形式募集資金給予母公司。如此一來,母公司獲得大量現金,對于所屬權由樂視控股集團轉移到樂視網的樂視影業來說,本身并不會有任何影響。
無論是以硬件免費會員收費的方式銷售硬件產品,還是以收購的方式調整子公司所有權,樂視的這些資本運作讓人眼花繚亂。
但是,在樂視跨足其他領域、成本逐年攀升的情況下,又用什么來支撐這些龐大的數據?
位于漢陽王家灣的樂視生態體驗店。
樂視資金鏈脆弱被指存斷裂風險
長江商報消息 控股子公司向母公司“輸血”被指利益輸送,“硬件免費”或致虧損擴大
□本報記者陳妮希
銷量數據突破驚人,可市場上能夠熱賣的產品甚少。這種反差,在樂視網2015年業績報表中也有端倪顯現。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發現,樂視網去年歸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高達5.7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7%。令投資者大跌眼鏡的是,凈利潤之所以能夠大幅增長,是以少數股東損益巨虧為代價。
此外,5月27日,多位專家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樂視通過生態、內容等概念勾起了投資者的興趣,但隨著“生態圈”不斷擴圍,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容易產生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凈利“飄紅”背后少數股東虧損
從樂視網年報中看到,2015年樂視網的營業收入為130.02億元,同比上年增長90.89%,歸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5.73億元,同比增長57.41%。
在樂視網合并利潤表中,2015年樂視網凈利潤只有2.17億元左右。由于凈利潤等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加上少數股東損益,不難看出,樂視網少數股東損益約為-3.56億元。
長 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重要的非全資子公司中歸于少數股東損益虧損的主要有5家,其中包括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下稱“致新”)、樂視網文化 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樂視云計算、樂視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和樂視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歸屬于少數股東的損益分別約為-3.028 億、-51萬、-4011萬、-165萬和-1084萬元,少數股東持股比例各自為41.45%、49%、40%、70%和40%。
為何少數股東損益會出現巨虧?5月27日,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這背后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樂視網少數股東損益出現巨虧,而這些巨虧的少數股東實際背后控制人均為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或者是與樂視網有關聯的公司。”
以虧損最為嚴重的致新為例,致新成立于2012年6月,其少數股東持股比例為41.45%,分別為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約為21.67%)、北京貝眉鴻科技有限公司(0.78%)、鑫樂資產管理(天津)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約為19%)。
報表顯示,2015年,致新營業收入約為86.93億元,但凈利潤卻約為-7.3億元,2014年凈利潤為-3.86億元。
而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下稱“樂視控股”)的法定代表人為賈躍亭,股東由自然人賈躍亭、賈躍芳以及法人股東匯鑫資產管理(天津)合伙企業和晨曦資產管理(天津)合伙企業組成。
對此,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專家、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教授王峰娟表示,表面上看是其他少數股東虧損,但實際上這些少數股東的幕后控制人幾乎都是賈躍亭,通過子公司少數股東的巨損向大股東輸送巨額利益,使樂視網的業績看上去更好看,從而可以使股價不斷上漲。
影業估值畸高或子公司在輸血
在知名電商分析人、電商天使投資人李成東看來,樂視本身是賣硬件的,卻因為吸引力不夠,就變成了通過硬件去獲取用戶,然后通過內容去促進會員費用變現,雖然是一個硬件公司,卻在講述著互聯網公司的故事。
樂 視網日前發布公告,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方式購買同門兄弟樂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簡稱“樂視影業”)100%股權。樂視網此次跨界并購引 起了關注,在業績巨虧的情況下估值畸高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而張藝謀、孫儷、鄧超、黃曉明等影視名人突擊入股更是飽受詬病。
就在重組前 夜,樂視網交易對手樂視影業及其法人股東的股權變更較為頻繁。2015年12月24日,樂視影業控股股東樂視控股注冊資本從2.14億元猛增至10億元, 新增注冊資本約78571.43萬元由股東賈躍亭以貨幣形式認繳,賈躍亭持股比例從原來的63%激增至92.1%。
根據此次交易預案,樂視控股所持樂視影業股份交易對價預估值高達425161.24萬元,而賈躍亭持股對應估值也高達391573.50萬元,但此次通過突擊增資獲得樂視控股股份的比例多達29.1%,對應估值高達123721.92萬元。
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樂視影業的控股股東為樂視控股,而樂視控股的控股股東為賈躍亭,賈躍亭又為樂視網的創始人、實際控制人和大股東,且此次并購的交易雙方為樂視網和樂視影業,賈躍亭通過突擊增資樂視控股實際上實現了間接增資樂視影業。
也就是說,賈躍亭2015年12月突擊增資樂視控股的78571.43萬元,通過短短半年左右時間實現的預估值達到了123721.92萬元,浮盈45150.49萬元,增幅高達57.46%。
此外,針對部分股權轉讓未能說明原因,其背后隱藏的樂視網重組預案還涉嫌隱匿一起重大關聯租賃也未能全面披露。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突擊增資行為涉嫌大股東突擊入股、提前布局標的公司,存在向大股東“利益輸送”的嫌疑,增資行為或存瑕疵。
難以吸引用戶長期繳納會員費
從視頻網站到電視、手機、汽車以及房地產,樂視這樣一家涉足多領域的公司靠什么吸引投資者和合作伙伴?
中 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樂視吸引投資者注入主要是通過對未來前景的良好描繪,善于運用概念。樂視所投資涉足的領域大多是 新興的、概念性的產業,即使其投資的有些產業已經走出了萌芽期,但是樂視仍會用一些創新性的概念吸引投資者。如樂視的手機業務,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已經基 本處于飽和階段,但是樂視通過生態、內容等概念又勾起了投資者的興趣。”
“樂視這樣一家涉足多領域的公司,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已成熟的 業務拉動尚未成熟的業務,同時通過尚未成熟的業務吸引投資,整體業務之間又構成一個生態鏈,產生協同效應。”在薛勝文看來,這種商業模式的利處在于創新性 較強,能夠對投資者產生較大吸引力,促進品牌形象的提升;弊端在于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容易產生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 長江商報記者分析稱:“涉足電視、手機、汽車以及房地產等多領域的樂視公司,依靠的是通過低價獲取用戶,然后依靠增值服務模式來盈利,例如樂視不通過手機 硬件來賺客戶的錢,而是依賴樂視用戶每年繳納的會員費。樂視的確是一個非常善于講故事以吸引投資者資本注入的企業,但是這些都基于樂視能夠把這個資本故事 講好,投資者也希望借樂視的‘故事’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宋清輝也指出,這樣的商業模式有利之處在于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吸引到大量的用戶,弊端則在于“硬件免費”或會使公司虧損繼續擴大。此外,如果內容上沒有特色,很難吸引用戶長期繳納會員費用。
目 前來看,樂視的盈利還是很難。知名電商分析人、電商天使投資人李成東坦言,視頻類的付出成本非常高,包括硬件投入等都屬于補貼銷售。目前來看做視頻的選擇 做內容做硬件,其實并沒有特別大的優勢,每個領域都處于投入階段,靠補貼來支撐硬件,也有可能出現虧損情況,只能通過不斷融入新的資金進來維持這個故事。
【相關閱讀】:
在承諾樂視影業注入樂視網(300104.SZ)的16個月后,終于在近日迎來了定增公告的發布。然而注入計劃亦沒能如預想般順利進行。定增公告發布數日后,樂視網便接到了深交所的重組問詢函。
5月6日晚間,樂視網稱擬向樂視影業股東以每股41.37元人民幣發行1.65億股,并支付現金29.79億元人民幣,共計作價98億元人民幣,購入樂視影業全部股權。
樂 視網開出98億元的估值,樂視影業2016~2018年作出的高額業績承諾,以及低價取得樂視影業股份的眾多制片人、導演以及演員等的業績對賭等情況成為 深交所5月12日問詢函關注的主要問題。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樂視網,但截至發稿,對方未給出任何回復。
盡管深交所對樂視影業高估值和明星入股的問詢還沒有最終的結果,但是樂視網“飄紅”的業績背后卻是少數股東損益的巨虧。而引起“巨虧”的真正原因卻是通過控股子公司向上市公司輸送利益,以達到維持或推高股價的目的,進而大股東減持套現,從中獲利。
從 樂視網2015年業績報表中可以看到,去年歸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高達5.73億元,相較于2014年3.64億元增幅超過57%。令投資者大跌眼鏡的 是,2015年,樂視網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之所以能夠大幅增長,是以少數股東損益巨虧為代價。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巨虧的少數股東,實際背后控制人 均為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或者是與樂視網有關聯的公司,而巨虧的少數股東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同時為樂視網的前十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