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戴爾、浪潮、HPE、華為、曙光...
DC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2%,達153億美金,完成連續第七個季度的增長,云服務商更新基礎硬件被認為是一大原因。
全球服務器出貨量達到260萬單位,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8%。2015年全年,全球服務器市場規模為551億美金,比2014年增長了8%。出貨量增長了4.9%,達到破紀錄的970萬臺。
那么,中國市場這些大玩家在2016年的表現會如何?這里有一些預測,僅供參考。
2016年服務器市場熱點有哪些?
在我看來,今年服務器市場的熱點既有去年市場熱點的延續,也有一些新的變化,具體來說:
目前在中國服務器市場上,互聯網行業占據將近30%的份額
一,國產化依然是主基調。目前在服務器市場,聯想、華為、浪潮、曙光為主的國產品牌已占據了超過6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存儲市場,這一趨勢也很明顯,國產品牌占據了超過50%左右的市場,和國際品牌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
二,互聯網依然是采購大戶。眾所周知,從全球看服務器市場主要由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投資驅動,而建設這些超大數據中心的企業多半是互聯網公司,在中國,BATJ(百度、阿里、騰訊和京東)都仍處于投資的上升通道之中。
三,U2VL依然是市場主攻方向。我們知道,x86架構和Linux日漸成熟,其性能和RAS特性逐漸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傳統的RISC架構,已經可以勝任關鍵任務。
四,渠道伙伴的爭奪也稍微提及一下。盡管各家公司在這個領域投入力度都不小,不過從結果來看,似乎單一產品越來越難籠絡住合作伙伴,全產品線的公司的優勢會更多一些。
市場玩家今年的表現將會怎樣?
接下來,談一談各個主流玩家今年的市場表現或者說市場份額將會有哪些變化。
2016年各家都必須卯足勁,放資源,憋大招才能保住各自的市場份額
一、聯想。聯想2015年全年出貨量應該會在45萬臺之間,中國市場第一應該是贏得毫無懸念。幾個原因促成:內部整合相對平穩、快速,供應鏈優勢得以體現;充分抓住了互聯網公司的采購大單,比如同百度、阿里、騰訊均和聯想建立了不錯的關系;入門級服務器過去本身市場占比就高,這一優勢得以延續等等。
對聯想來說,服務器業務保持中國第一也是內在的需要,畢竟這是花了真金白銀投入,同時System x對聯想在中高端市場的品牌提升也有巨大的幫助。如果戰略上不出大的失誤,我認為聯想將延續中國第一的勢頭。
當然,聯想也需要面對一些挑戰,比如作為“戰略性投入”互聯網市場除了出貨量之外,還能給聯想帶來什么?如何提升單臺服務器的利潤率?作為以渠道管理見長的聯想,如何吸引更多的伙伴加入等等。
二、戴爾。戴爾2015年全年出貨量應該會在40萬臺左右,應該說緊緊咬住聯想。自去年第一季度丟失中國第一的位置后,戴爾沒有能實現反超。
總體來說,戴爾在中國服務器市場的根基不錯:一是戴爾產品的質量、做工以及性價比;二是其服務器產品在二級市場一直說“炒貨”的主力產品。戴爾之所以受到影響,來自幾個方面:國產化政策影響;戰略性“放棄”互聯網市場以及渠道政策相對不穩定等等。
在2016年,應該說戴爾最大的看點無疑是和EMC的整合,同時隨著國家對跨國公司政策的轉變,應該說戴爾的機會依舊很大。尤其是如果能充分借助EMC現有渠道優勢,將有助于其服務器銷量的進一步增長。
三、浪潮。浪潮2015年全年出貨量應該會在30-32萬臺之間。應該說,浪潮過去幾年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總結起來:一是抓住國產化機遇,應該說所有服務器廠商中,浪潮在國產化政策方面受益最大;二是打了幾次漂亮的營銷戰役,這對提升浪潮的知名度有極大的幫助。
不僅如此,除傳統的政府市場外,這幾年浪潮在金融、電信等領域市場占比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在互聯網市場,浪潮介入早,出手也比較狠,占據了有利的地位。
不過,浪潮被對手追得太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響當季的出貨量。此外,由于浪潮在企業級產品的戰線相對拉得較長,各個產品線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產生“合力”,這多少影響了其競爭力。不過,好在這幾年打下的江山還在,市場還在。我認為,浪潮穩住或者提升現有市場,并穩妥擴張新業務,將是接下來幾年需要做的事情。
四,HPE,也就是如今的紫光華山。預計2015年全年出貨量將在26萬臺左右。HPE遇到的問題和戴爾一樣,國產化政策過去對其影響太大,加上過去這些年整個惠普在全球的戰略搖擺,人事變動,都很大程度影響了其在中國服務器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是,自去年“騰籠換鳥”之后,在“新華三”的巨大加持之下,其出貨量開始反彈,去年三季度躍升中國市場第四,擺脫了長期被“壓制”的命運。
在我看來,2016年市場最大的變化毫無疑問就是紫光華山,如果其運作得較好,無疑對浪潮的擠壓就會很明顯。從接觸到的信息看,紫光華山的團隊目前信心滿滿,內部的運作也基本調整到位,一旦發力不可小覷。唯一需要等待的,就是“新華三”這個母公司何時能真正落地了。
五、華為。預計華為2015年全年出貨量在28萬臺左右,從數據上來看,應該說名符其實的中國第四。不過,其市場排名在中國市場不太穩定,去年一季度第四,二季度第三,三季度變成第五,似乎有些“波浪型”的體征,不過環比來看,基本上去年每個季度都是處于增長態勢之中的。
華為的實力不容小看,其進入的市場基本上都處于“碾壓”發展。服務器不太明顯,但在存儲市場表現尤其明顯,短短幾年時間,依靠價格戰等方式,躍升中國市場第二。華為的優勢在于,研發投入大;市場運作較強;加上不錯的渠道生態建設。
不過這些年,華為服務器強調利潤,也把部分重心放在海外市場,相對來說中國市場走得較為穩健。但是,如果按照存儲市場的玩法,那么華為有可能成為2016年最大的服務器市場“黑馬”。
六、曙光。預計曙光2015全年出貨量大概會在20萬臺左右,和其他幾家相比,其服務器業務的規模相對較小一些。不過,自前年成為上市公司,去年對外發布“數據中國”戰略以來,曙光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應該說,曙光還是一家有技術底蘊的公司,但也正是因為“技術背景”太強,導致其在開放市場中的聲量,也包括市場運作及渠道布局都顯得慢一些,攻擊性也不太強。
目前,曙光也在進行“由硬變軟”的轉型,從其市場布局以及研發投入等方向來看,其看中的應該是未來的市場。不過,曙光在部分細分市場,尤其是在HPC等領域也有著不錯的實力。
總的來看,曙光對目前在服務器市場中的定位、地位都保持著相對理性的態度,預計2016年重點應該還會在HPC、政務云以及地方政府的數據中心建設中。